水葫蘆丸

目錄「水葫蘆丸」在明·方賢著《奇效良方》「水葫蘆丸」在《御藥院方》卷二明·方賢著《奇效良方》:水葫蘆丸【處方】川百藥煎(三兩) 人參(二錢) 麥門冬(半兩) 烏梅肉(半兩) 白梅肉(半兩) 干葛(半兩) 甘草(半兩)【炮製】上 ...


霜葉紅

【處方】川文蛤(搗碎)香油250克【功能主治】發背久不愈者。【用法用量】將文蛤入油內炸之,現色時取出,貼子瘡口,七日去之。【摘錄】《外科十三方考・補編》 ...


水沉散

【別名】水沉湯(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)。【處方】香薷葉90克 白茯苓30克(去皮)厚樸(去粗皮,蘸生薑汁炙令紫色)90克 白扁豆30克 丁香15克 甘草15克(炙)【製法】上藥為細末。【功能主治】治伏暑傷冷,霍亂轉筋,虛煩躁渴,心腹撮痛,吐利交 ...


雙芝丸

【處方】熟干地黃(焙,取末)石斛(去根,酒浸)五味子(焙)黃耆(銼)肉蓯蓉(酒浸)牛膝(酒浸)杜仲(蜜水浸泛)菟絲子(酒浸三日,炒)糜鹿角霜各250克 沉香9克 麝香6克(研)人參 白茯苓(去皮)覆盆子 干山藥 水瓜 天麻(酒浸)秦艽各30克 薏苡仁(炒)60克【製法】 ...


霜梅

【處方】牙皂(去弦淨)120克 食鹽30克 桔梗60克 天南星25枚 大半夏35粒 甘草30克 樸消120克 防風120克 白礬120克【製法】五月五日采半熟大梅100個,先將鹽、消二味同梅拌勻,過一日夜,候水浸透,再將各藥研細入內同拌,取起曬乾, ...


雙解通聖散

【處方】防風 荊芥 當歸 白芍(炒)連翹(去心)白朮(土炒)川芎 薄荷 麻黃 梔子各15克 黃芩 石膏(鍛)桔梗各30克 甘草60克(生)滑石90克【製法】共研粗末。【功能主治】清熱祛風,瀉火解毒。治陽明胃經風火凝結,致患唇風,多生下唇,初起發 ...


雙解消毒散

【處方】黃芩 梔子 連翹 薄荷 甘草 大黃 麻黃 羌活 白芷 防風 荊芥 射干 蒼朮 當歸 川芎【功能主治】治大頭風,脖子腫。【用法用量】上藥加生薑3片,用水400毫升,煎取200毫升,空腹時熱服。【摘錄】《外科大成》卷二 ...


雙解貴金丸

【處方】生大黃500克 白芷300克【製法】上二味,為末,水丸。【功能主治】治背疽諸毒初起,木悶堅硬,大便秘結,脈沉實者。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0~15克,五更時用連須蔥(大者)3根,黃酒250毫升,煮蔥爛,取酒送藥。服畢,蓋臥出汗。過三二時,俟 ...


雙解散

【處方】益元散210克 防風通聖散210克【製法】上藥一處相和入拌勻。【功能主治】疏風解表,通便瀉熱。治風寒暑濕、饑飽勞疫、內外諸邪所致惡寒發熱。或小兒生瘡疹,透發不快,有汗或無汗,大便干結,小便短赤者。【用法用量】 ...


雙黃連口服液

【處方】金銀花375g 黃芩375g 連翹750g【性狀】為棕紅色的澄清液體;味甜,微苦。【炮製】以上三味,黃芩切片,加水煎煮三次,第一次2小時,第二、三次各1小時,合併煎液,濾過,濾液濃縮並在80℃時加入2mol/L鹽酸溶液適量調節PH值至1. ...


雙黃連栓(小兒消炎栓)

【處方】金銀花2500g 黃芩2500g 連翹5000g【性狀】為棕色或深棕色的栓劑。【炮製】以上三味,黃芩加水煎煮三次,第一次2小時,第二、三次各1小時,合併煎液,濾過,濾液濃縮至適量,濃縮液在80℃時加2mol/L鹽酸溶液,調pH值至1.0~2.0, ...


雙和湯

目錄「雙和湯」在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「雙和湯」在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五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雙和湯【處方】白芍葯七兩半,當歸(洗.酒浸)、黃蓍(蜜炙)、川芎、熟地黃(淨洗.酒蒸),各三兩;甘草(炙)、肉桂(去 ...


雙黃連顆粒

【處方】金銀花1500g 黃芩1500g 連翹3000g【性狀】為棕黃色的顆粒;氣微,味苦,微甜。【炮製】以上三味,黃芩切片,用水煎煮三次,第一次2小時,第二、三次各1小時,合併煎液,濾過,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.05~1.10(80℃測),於80℃時加2mol/L ...


雙調祛風湯

【處方】當歸15克,川芎10克,黃芪20克,白朮12克,茯苓12克,女貞子15克,旱蓮草20克,黑芝麻20克,何首烏15克,黑故紙10克,甘草3克。【功能主治】調補陰陽。主風濕侵入毛孔,以致氣血瘀滯,日久氣陰兩虧,血不榮膚。【用法用量】水煎服,每日1 ...


雙和散

【處方】白芍葯75克 黃耆 熟地黃 川芎 當歸各30克 甘草(炙)官桂各22.5克【製法】上為粗末。【功能主治】補血益氣。治虛勞少力。【用法用量】每服12克,用水220毫升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煎至175毫升,去滓溫服。【摘錄】《仁齋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