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漿菜


目錄

「酸漿菜」在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「酸漿菜」在《中華本草》

 

《中藥大辭典》:酸漿菜

【出處】《陝西中草藥》

【拼音名】Suān Jiān Cài

【別名】山蓼

【來源】為蓼科植物腎葉山蓼全草。夏、秋間采收,曬乾。

【原形態】多年生草本,高15~30厘米。莖直立。葉常簇生基部,具長柄;葉片腎形,長1.5~3厘米,寬2~4厘米,頂端圓鈍,基部寬心形,全緣或微波狀;莖上的葉常退化,僅存膜質托葉鞘,有時有1~2小葉。圓錐花序頂生,花梗細長;花小,兩性,淡綠色,花被片4,成兩輪,結果時內輪花被片稍增大,倒卵形;雄蕊6;花柱2。瘦果扁圓形,邊緣有膜質翅,頂端凹陷,翅淡紅色。
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高山地區的山坡或山谷。分佈吉林、陝西、青海、四川、雲南和西藏等地。

【性味】酸,涼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利濕。治肝氣不舒,肝炎,壞血病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4錢。

【摘錄】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酸漿菜

【出處】出自《陝西中草藥志》

【拼音名】Suān Jiān Cai

【別名】鹿蹄葉

【來源】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山蓼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ryia digyna(L.)Hill〔Rumex digynusL.;Oxyria reniformis Hook.]
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間采收,洗淨,曬乾。

【原形態】多年生草本,高15-40cm。莖直立。基生葉有長柄;葉片腎形或近圓形,長1.5-3cm,寬2-4cm,先端圓鈍,基部寬心形,全緣,無毛;莖上的葉通常退化,僅存膜質托葉鞘,有時有l-2個小葉。花序圓錐狀,頂生,長10-20cm;花梗細長,中下部有關節;花兩性,2-6朵簇生於一膜質苞內,淡綠色;花被4片,成2輪,果時內輪花被片稍增大,倒卵形,外輪花被片較小;雄蕊6,與花被片近等長;花柱2,柱頭畫筆頭狀,彎向兩側。瘦果扁平,邊緣有膜質翅,先端凹陷,翅淡紅色。花、果期6-8月。

【生境分佈】生態環境:生於高山地區的山坡草地或山谷。

資源分佈:分佈於吉林、陝西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、雲南、西藏等地。

【化學成份】酸漿菜地上部分含大量咖啡酸(caffeic acid)及少量綠原酸(chlorogenic acid),豐富的維生素(vitamin)C及胡蘿蔔素(carotene),根莖含大量鞣質。

【性味】味酸;性涼

【歸經】肝經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利濕;舒肝。主肝氣不舒;肝炎;壞血病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10-15g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