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療痛經的6款藥粥 有效緩解痛經


  很多女性月經期常會出現經痛的情況,表現為面色蒼白,頭面冷汗淋漓,手足厥冷,泛惡欲吐者等證,並伴隨月經週期發作,稱為痛經,亦稱經行腹痛。中醫認為,本病多為肝郁不舒,氣滯血瘀,或寒凝經脈,氣血不暢所致,當以活血化瘀,溫經止痛為治,介紹幾則藥粥方,對痛經有明顯治療作用。

  1、八珍粥

  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黨參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白朮各10克,大米100克,白糖適量。將諸藥擇淨,放入藥罐中,加清水適量,浸泡5~10分鐘後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粥,待熟時調入白糖,再煮一、二沸即成,或將八珍口服液1支,調入稀粥中服食,每日2劑,經期服用,連續5~7天。可益氣養血,調經止痛。適用於血虛痛經。

  2、元胡止痛粥

  元胡、白芷、益母草、紅花各10克,大米100克,白糖適量。將諸藥擇淨,放入鍋中,加清水適量,浸泡5~10分鐘後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粥,待粥熟時調入白糖,再煮一、二沸服食,每日2劑,經前3~5天服用,連續5~7天。可活血化瘀,通經止痛。適用於患者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,不願按壓,或伴有乳脅脹痛,經量少而不暢,色黑有血塊,血塊下出後疼痛減輕,四肢欠溫,大便不實等。

  3、膠艾四物粥

  阿膠、艾葉、熟地黃、川芎、炙甘草、當歸、白芍、黨參、黃芪各10克,大米100克,白糖適量。將諸藥擇淨,放入鍋中,加清水適量,浸泡5~10分鐘後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粥,待粥熟時調入阿膠、白糖,再煮一、二沸服食,每日2劑,經前3~5天服用,連續5~7天。可溫經散寒,除濕止痛。適用於經期小腹冷痛,得熱則舒,經量少,色紫暗,有血塊,伴有四肢不溫,小便清長等。

  4、胎盤鹿蓉粥

  胎盤、鹿肉各適量,肉蓯蓉10克,大米100克,調味品適量。將胎盤、羊肉擇淨,剁為肉泥,用醬油、澱粉、料酒、食醋拌勻備用。先取肉蓯蓉、大米煮粥,待沸後放胎盤瘦肉泥,煮至粥熟時,用川椒粉、食鹽、味精、蔥花、薑末等調味,煮至粥熟服食,每日2劑,經期服用,連續5~7天。可調補肝腎,溫經止痛。適用於經後小腹隱痛,經來色淡量少,腰脊酸楚,頭暈耳鳴,舌質淡紅,苔薄,脈沉細。

  5、魚鰾補腎粥

  枸杞子、大棗、棗皮、魚鰾各10克,大米50克,調味品適量。將魚鰾發開,洗淨,切細,用香油烹炒一下,而後與枸杞子、二棗、大米同放鍋中,加清水適量,煮為稀粥,待熟時調入蔥花、薑末、川椒、食鹽、味精等,再煮一、二沸即成,每日2劑,經期服用,連續5~7天。可調補肝腎,溫經止痛。適用於經後小腹疼痛。

  6、歸脾粥

  黨參、白朮、黃芪、龍眼肉、酸棗仁、木香、當歸、遠志、茯苓各10克,大棗5枚,甘草5克,生薑3片,大米50克,紅糖適量。將諸藥擇淨,放入鍋中,加清水適量,浸泡5~10分鐘後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粥,待粥熟時下白糖,再煮一、二沸即成,每日2劑,經期服用,連續5~7天。可益氣養血,養胞止痛。適用於經期或經後隱痛,喜按壓,經量少而質稀,形寒肢疲,腰膝酸軟,頭暈眼花,心悸氣短等。

  痛經的注意事項

  1、月經來潮的前一周的飲食宜清淡,易消化,富營養

  女性朋友可以多吃豆類等高蛋白食物,並增加綠葉蔬菜,水果,也要多飲水,以保持大便通暢,減少骨盆充血。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應忌食鹹食。

  2、忌生冷,宜溫熱

  月經期如食生冷,一則傷脾胃礙消化,二則易損傷人體陽氣,易生內寒,寒氣凝滯,可使血運行不暢,造成經血過少,甚至痛經。

  3、忌酸辣,宜清淡

  為保持營養的需要,飲食應以新鮮為宜。新鮮食物不僅味道鮮美,易於吸收,而且營養破壞較少,污染也小。

  4、多喝些補氣血的飲品

  尤其是需要長期調理,例如紅姜茶,阿膠,桂圓等。來補充氣血。

(責任編輯:林小萍)